新主题,新博客,下笔竟然还有点小激动!
前两天刷到关于老虎的两个视频:一个野生,眼神充满野性!一个驯化,眼神充满清澈。(就好像段子上常说的,纯洁的像一个大学生一样!) 我在想,人类是否也包含一些框架下驯化东西。反向思考,自己身上是否也有一些这样的东西,而不自知?
另一个方面,延申出的一个词,是塑造!因为自己很早前的观点,人,是可以塑造的,我们都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想想中的样子。 也常常思考,怎么样,才能塑造一个人。怎么样,去塑造自己?从追求的观点出发:物质、精神可以塑造一个人。精神包括:文化、道德、理论、感觉(此时想到了 眼耳鼻舌意) 眼:控制你看到的信息。 我们一般会在我们已接触内的信息进行思考,很难跳出固有信息壁垒(好比没接触GitHub之前,我怎么都想想不到一个网站还能这样托管,没接触vercel之前我怎么都想想不到,还能利用它做一个登录功能,随时来修改自己托管的网站)
是非观是怎样形成的?(延申出终极奥义:至良知)
想到这里,就有点贪婪了,想思考更多的内容,是否就要尝试更多未知的事物!或许尝试,是自己追求的人生常态!但有矛盾的一点:做出成就,要专精一行,才能厚积薄发,有点搞不清这个是那条路,两者不可兼得。
人和老虎的方式相似,却又不同,文化发展到今天,虽说为塑造,但框架已升级了几千年,好处应该是大于益处的!
不说那么多了
回归为:人!人是什么? 万事万法万念,都是从本能延申!厉害的就是我们有个大脑,它跳脱了本能,不被定义!(例如:胃,主食!心,主动力!四肢,主行动!但大脑可以主任意(想))即我们可以为一切!
2025-04-18
驯化,坏处想,是达成驯化者理想中的产物!
另一方面,我们能否自我驯化呢?
刚刚看一篇文章1,在想:学校的教育之道,无非在学习二字,以一纸学历划分了三六九等,很大程度也在驯化我们的固有意识,即我们就处在此处,很难再上升。
如果在社会中,完善他们在学校的这些知识,也能逐渐赶上他们、达到他人水平。(不过学历,也代表着学习与自控能力的强弱,不知意识到这点之后会不会有所改变)
我想第一点,我们要自我驯化的就是学习能力,学习能力贵在坚持,往往易被浮躁打破,及其它事物影响。 另一点是精力,理解力的不足,会大量耗费我们的精力,调节好精力不足时的学习方法,尤为关键(Gpt的出世大大缩短了这个进程,它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这些理解不足人,去学习新事物。)
或许可以有一个目标:把自己驯化为想要成为的人(不能这么说,每个人都独一无二,把别人身上优秀的习惯驯化到自己身上!)
写完发现,排版好乱,很影响阅读体验。尝试更改字体大小为1em,字体小之后好像效果还不错,但!?两个符号很难看,算了,后续修改吧
-
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(一九三六年)
林彪同志:
你的来信我完全同意,还有一点,就三科的文化教育(识字、作文、看书报等能力的养成)是整个教育计划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之一,如果你所说的实际与理论并重,文化工具就是实际的一部分。如果你所说的实际与理论联系,文化工具乃是能够而且必须使用了去把二者联系起来的。如果一切课程都学好了,但不能看书作文,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仍是很有限的。如果一切课学了许多,但不算很多,也不算很精,但会看书作文,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就有了一种常常用得的基础工具了。如果你同意此意见,那我想应在二、三两科,在以后的四个月中,把文化课(识字`看报、作文三门)更增加些,我想把它增加到全学习时间(包括自修时间)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,请你考虑这个问题,定期检查时,文化应是重要的检查之标准之一。
布礼
毛泽东
二十六日十四时 ↩︎